上周末,新赛季的英超联赛拉开了战幕。不过围绕英超最大的新闻并不在球场内,而是在球场外。英超官方在上周六的时候发布一则公告表示,中国球迷看不到首轮比赛,至于之后的比赛能不能看到也没有一个说法。

9月3日的时候,英超宣布和中国大陆以及澳门地区独家全媒体版权持有者PP体育解约,再到英超9月12日揭幕,9天的时间过去了,英超还是没有找到合乎自己心意的下家。问题出在哪里?自然是一个“钱”字。

英超版权在中国市场价格起起伏伏。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球迷主要看的还是当时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联赛。而英超尚在起步阶段,国内转播的电视台也不多,上海球迷是早期的尝鲜者之一。当时英超水平没有意甲高,但胜在节奏明快、热闹,而且开球时间也照顾东亚地区的球迷,所以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拥趸。

第一个泡沫出现在2007年,天盛买下了2007-10三个赛季英超联赛的版权。查询资料发现,天盛的出价是3赛季5000万美元,而在天盛上看英超的价格是单月188元人民币。天盛当时雄心勃勃,希望藉此改造中国球迷的看球习惯。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因为各种软硬件的原因,中国球迷不愿为此买单,天盛也出局了。

后来,新英体育接过了英超版权。但新英买下英超版权的价格还在能力范围内。有媒体报道,2012年10月,新英以10亿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2013-2019年的英超版权,每赛季1.67亿元。新英采用向电视台分销的方法来摊薄成本,再结合互联网、有线电视等收费手段来获得更多的收益。那段时间, “轻球迷”通过电视台看个热闹,“硬核球迷”通过互联网收费看看重头戏,大家各取所需。

英超版权在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泡沫来自苏宁旗下的PP体育。查询2016年的报道,当时PP体育的母公司苏宁用5亿多英镑的价格买下了2019-2022三个赛季的英超版权——“单赛季价格高达16.56亿,这个价码不仅远远超过目前新英体育与英超的版权合同,溢价十余倍,甚至高过了2015年美国NBC与英超签下的6个赛季转播权合同。”

但这个价格实在太昂贵,想要完成版权变现非常困难。PP体育这几年的操作是围绕版权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也就有了在比赛进行过程,解说评论员突然来段口播广告号召大家去买空调;进个球给球迷来一场红包雨……一系列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操作方法。不过,直到这份合同解约,PP体育也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变现的最佳方案。

既然大家都看到了天价版权的负面效果,那么出资方会不知道吗?当然,不过人家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国内外媒体的盈利模式,无非是会员收费模式或者广告模式。以国内为例,电视台采用的是广告模式,新英采用的是会员加分销的模式。而之前乐视采用了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模式。

中国市场庞大的球迷群体、付费看球、版权转化、流量……这些概念听着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在风投市场上吹泡泡效果也不错,但是真正落实到位形成一个行业的闭环却又是另一回事情。从天盛入局开始,再到PP体育出局,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谁敢说中国球迷已经养成了付费观赛的收视习惯?

球迷群体虽然数量庞大,但用户垂直、忠诚度低、付费意愿也不强烈。各路流量入口本质上争夺的是用户的闲暇时间。球迷群体不会只有一种兴趣爱好,看球需要和各种传统的、新兴的消遣方式竞争。比如电视剧、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电子游戏、直播、阅读等等。一个普通球迷一周能看上几场球呢?基本上也就看看自己支持的球队,所以当年新英推出的“死忠通”销路不错,但球迷也没法为版权方消化所有的比赛场次。

另外,付费看球还有一个永恒的敌人,那就是盗播。上周末英超揭幕战阿森纳对阵富勒姆,我上网问了问哪里有比赛可看,没多久就收到了不少渠道。不说所有球迷都会通过这些手段看球,但起码一部分流量就这么分走了。

所以,就像著名的英超解说员詹俊说的那样:“英超版权费需要回归理性、合理,但如何才能让英超方面认识到这项赛事在中国的商业价值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高呢?”疫情之后,英超联赛本身也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英超俱乐部这几年强大的购买能力正是建立在英国国内和海外的天价版权之上。现在你想让尝过腥味的猫吐出小鱼干,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其实说实话,有能力拿得下英超版权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家。现在博弈的是一个更有性价比的价格。就是对看惯英超的球迷来说有点难受。但大家真的那么需要英超吗,中超不好看吗?不说了,今晚申花对大连,又是一场生死战,刺激!

阿根廷队的忠实球迷,93年开始支持阿根廷之后,该队再也没有收获洲际大赛冠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